「」

郭承嘏(gǔ),曾经非常珍惜一卷法书(古代将书写于缣楮纸帛而有法度的书法作品均称“法书”

),常常随身携带。

当初应举考试,应考杂文,写完,夜还早,封闭放到箱中。

到了交卷时而错交了所珍藏的书贴。

回归到住处,在灯烛下取书贴观看,那试卷完整地放在箱中。

实在想不出办法,他就在棘闱门外徘徊。

看见一老吏,询问他考试的事情,他把全部情况都告诉了他。

老吏说:“我能换它,可是我家贫穷,住在兴道里,如果能给你换成,希望你给三万钱作为酬劳。”

承嘏答应了他。

不一会儿,把试卷放入,把书贴拿出,交给承嘏。

第二天回到亲仁里,亲自把钱送到兴道里。

打听了很久,老吏的家人出来,按姓氏问他,回答说:“主人父亲死了三月,家里很贫穷,没有办理全身的安葬用品。”

承嘏惊讶叹息了很久,才知道在棘闱看见的是鬼。

于是把钱赠送给他家。

「原文」郭承嘏,尝宝惜法书一卷,每携随身。

初应举,就杂文试。

写(“写”

原作“驾”

,据明抄本改。

)毕,夜犹早。

缄置箧中,及纳试而误纳所宝书贴。

却归铺,于烛笼下取书贴观览,则程氏宛在箧中。

计无所出,来往于棘闱门外。

见一老吏,询其试事,具以实告。

吏曰:“某能换之。

然某家贫,居兴道里,倘换得,愿以钱三万见酬。”

承嘏许之。

逡巡,赍程试入,而书贴出,授承嘏。

明日归亲仁里,自以钱送诣兴道里。

疑问久之,吏家人出。

以姓氏质之,对曰:“主父死三月,力贫,未办周身之具。”

承嘏惊叹久之,方知棘围所见,乃鬼也。

遂以钱赠其家。

(出《尚书谈寻》。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